上一篇  下一篇师苑学吧

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港湾

2013-10-18   浏览:4360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都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格受承诺、平等相待的基础之上的,成人之间如此,成人与孩子之间也应该如此。可是由于我们成人的个头大、能力强、经验多、难免会有意无意的从生理上或 心理上“俯视”孩子。这种视角容易使我们过低的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忽视孩子的内心需求,进而可能会不尊重或不公平的对待孩子。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如何克服自己的偏见在教育中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港湾呢? 


    一、我们要把孩子当作在人格上平等的个体来交往——尊重


    尊重是前提。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要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他们获得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纲要》在总则第五条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更加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8条规定,教师应履行“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1、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人格就是要尊重幼儿的想法、自尊及兴趣。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有他独特的想法。对于他们的想法,教师应该加以保护,让幼儿在兴趣的驱动下大胆的去探索、发现,从而不断地获得知识和经验。如:幼儿想了解蚂蚁有几条腿?蚂蚁是怎么打动?当幼儿有这些想法时,教师应当及时地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放大镜让幼儿去观察蚂蚁的特征,在透明的瓶子礼饲养蚂蚁,供幼儿观察蚂蚁是如何在沙子里打洞的。使幼儿的想法在观察中得到验证,从而养成大胆想象、敢于提问、积极探索的习惯。 


    尊重幼儿的人格,还要尊重他们的自尊。不要当众批评孩子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并不陌生。但要真正做起来,并体现在孩子的教育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看到过这样一件小事,使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家长开放活动中有一位小朋友数学的操作题没完成,她的妈妈忍不住进教室说了几句批评的话,这位孩子就在教室里哇哇大哭可,没办法只好把哭着的孩子带出教室。孩子出来后,外面的妈妈们立刻围住孩子和孩子的妈妈又是劝、又是哄、又是教育,妈妈也在一旁也不断地说些教育孩子的话。可孩子一句也没听进去而且越哭越厉害,一直到下课也没有再进教室,我很能理解这位孩子妈妈以及周围妈妈的感受,是为了孩子好,可是让孩子一下接受这么多意见,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呢?不要当众批评孩子,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她失去自信。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多理解她,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不妨先听听她的想法,帮助他分析问题从而逐渐学会解决问题。不了解原因当众批评孩子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遭,使她产生逆反抵触情绪,使教育很难继续下去。妈妈可以试试用眼神、手势等进行暗示;可以用冷处理让孩子自己去调解,等下课后再找孩子谈;还可以把她带到避开人的地方问明原因再进行教育。孩子的心灵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小心的呵护,我们在注意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注意在日常小事中渗透对孩子的教育。 


    2、尊重孩子的兴趣,教育的效果会事半功倍。有这样一则漫画:一只乖巧的小羊在弹琴,一只大灰狼呲牙咧嘴的站在琴旁说:“你得一直弹我爱听的曲子......”这样的情景还少吗?大人们往往以过来人的身份替孩子做某中选择,逼孩子学画,逼孩子上各种学习班......并美其名曰为孩子负责。可是试问一下这样成长的孩子会体验到快乐吗?反之有句话大家都知道叫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做一个教育的引导者,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记得有一次,我设计了一个教案,是教孩子学习鸡妈妈找宝宝。本来我的计划是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发孩子们的疑问,“你们知道鸡蛋是从哪儿的?”然后教师从孩子的经验中提取母鸡下蛋一个中心内容。可是当老师为了把孩子们引入教学而题出了一个问题——鸡蛋是从哪儿来的呢?孩子们的回答就跑题了,一个孩子说,鸡蛋是母鸡生出来的,另一个孩子说母鸡住在农场里;接下来孩子们便七嘴八舌的数其农场的动物来,猪马羊,鸡鸭鹅、猫狗兔,五花八门,兴趣盎然。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打断孩子们的话题,执意把他们引回到母鸡下蛋的话题上来,教学效果很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孩子们的兴趣不在母鸡下蛋上。好在那个星期的教学主题是我们你喜欢的动物,所以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关于动物的书籍,于是我念了一篇关于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给孩子们听。念完故事后通过提问,就势把孩子们引导回原有的课程上来。这次教学活动孩子们不仅知道了鸡妈妈的宝宝,还了解其他动物的宝宝。教育的范围一下子拓展了许多,孩子们也掌握的更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我们要推一把孩子——鼓励


    鼓励是润滑剂。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接受鼓励而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容.没有自信心的幼儿会很轻易地放弃任何努力,认为自己是无用的,缺乏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这对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那么怎样用鼓励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首先,应该多给机会让幼儿自行选择决定,使之看到正确结果.从幼儿的行为中我们会发现,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幼儿,往往不积极参加活动,只愿意当一名观众来看其他小朋友的活动,不积极的表现自己,他们对自己没有自信心,担心自己作不好.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要多给机会引导他们自行选择,只要肯于尝试,肯于同别人合作,就会很好的完成活动了.例如,我班有个叫陈夕的幼儿,在老师组织活动提问时,他喜欢坐在椅子上听,如果请他来回答,他会一脸的惊慌,连连摇头拒绝.似乎害怕自己回答错误。在小朋友自由活动时,她就蹲在地上,双手放在小椅子上,头趴在手臂上看,有时会一脸的惊慌,连连摇头拒绝.有时会叹气,有时会高兴.请她去参加活动,她犹豫不定,一副为难的样子,似乎在怕自己不会玩那游戏或是做的比其他小朋友差.看看到陈夕缺乏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我利用活动之余有意的对她进行了了解。通过了解我知道他很喜欢画画,也很会画画。手工也做的很好。于是我就为他创设条件, 每当画画的时候我就有意识请她来示范,让小朋友的表扬增强她的自信心。当小朋友拍手表扬时,我看到夕夕的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一次次的鼓励,一次次的实践,使夕夕逐渐的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她能够主动和小朋友一起参加游戏了,而且对于老师的提问她都积极的参与。尽管有时夕夕表现的不是很出色,但是她肯于尝试参加各种活动了,说明她对自己的能力已经有了自信心了。  鼓励是教育幼儿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每一个幼儿都需要不断的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花儿需要雨露一样。 


    累积孩子愉悦经历——夸奖  


    夸奖教育法能对孩子产生的巨大作用,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成绩糟糕的孩子,他之所以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的父亲功不可没。可以这么说,是爱因斯坦的父亲用夸奖教育法,造就了一代科学巨匠。那么,究竟怎样去夸奖孩子呢?我认为,我们可以用一个动作来表达,那就是:竖起大拇指!大拇指一旦竖起来,随口而出的往往是“你真行”“你真棒”。当我们的大拇指肌肉一天比一天发达时,孩子们也就会一天比一天“能干”起来。记得的徐智朋小朋友刚来幼儿园时,表现很散漫、任性、爱捣蛋、打人。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他还有一些优点,比如讲卫生、衣着整洁,特别是吃饭很能干。每餐都能吃两碗饭,而当时班里许多孩子吃饭较差。针对这一情况,我对他吃饭能干一事反复进行表扬和肯定。每当他吃完饭菜,我都把大拇指竖得高高的。一日三餐进餐时间成了表扬他的专用时间。慢慢的,徐智朋小朋友有了还大的改变。他不再打别的孩子,集体活动时能遵守常规。大家都愿意跟他做朋友,他的父母也告诉我们在家里他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象以前那样任性。 而这一切正验证了这样一句话: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被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糟。孩子在幼儿园的愉悦经历才能良好形成人际关系。为今后一生的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孩子就像小小的种子,只要得到适当的呵护与激励,就能够长成参天的大树。

返回顶部
优选品牌 中宏网品牌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