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下一篇师苑学吧

让幼儿学会分享

2017-12-6   浏览:2224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他们乐于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引导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以自我为中心心态,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一、利用日常情境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体验的培养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有些孩子往往毫不客气地拆掉伙伴搭建的积木,按自己的意愿设想搭建,无视别人的存在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幼儿的这些行为都是过分自我的外在表现。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中指出:教育孩子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影

响。因此,在平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一起快乐、一起感动,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   

2、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分享。如,幼儿在幼儿园过生日,教师可引导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生日蛋糕,让幼儿在此过程中学会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如果幼儿有了新玩具或新图书,教师应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分享,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


二、利用同伴间的交往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   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应尽量多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和合作,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看一起玩。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幼儿进行合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三、通过外部激励来强化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幼儿总喜欢老师表扬。因此,不论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们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教师就要及时用鼓励、赞许和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这样幼儿就会感到愉快、满足,从而加强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如,当一名幼儿带来一辆漂亮的小汽车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时,教师就应该及时作出回应,给他以积极的肯定和表扬,这样可以激发其他幼儿模仿和学习。   


四、家庭教育引导幼儿学会分享    家庭教育更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应积极地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家长应让幼儿明白如有好吃的要和家人一起分享,好玩的要和同伴分享等等,并通过日常行为习惯的引导培养幼儿学会分享

返回顶部
优选品牌 中宏网品牌档案